环球观天下!蔚小理在新能源市场火热的背景下“失速”了?

时间:2022-12-15 21:27:00来源: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
(资料图片)

一直以来,造车新势力企业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,然而,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策马奔腾的今天,三大造车新势力企业蔚小理却集体“失速”,让人不禁发问:国产造车新势力到底怎么了?

“蔚小理”集体失速

今年前十一个月,除了比亚迪、广汽埃安和哪吒汽车, 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销量目标完成率都在60%以下,均没有完成原定的年度销量目标。

其中,近两年突飞猛进的蔚小理更是惨淡,完成率在60%以上的只有蔚来汽车一家。

理想汽车、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2022年的年销量目标分别为20万辆、25万辆和15万辆,前十一个月累计销量分别为11.2万辆、10.95万辆和10.7万辆,完成率分别为56%、43.8%和71.3%。

跟前两年相比,蔚小理的销量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,他们在今年都迈过了年销量10万辆的大关;但是, 在竞速赛中,落后于竞争对手才是最要命的。 再加上亏损的持续放大,这甚至会让市场怀疑,蔚小理能否活着等到盈利那天的到来。

图片来源:盖世汽车

10月新能源车销量出炉后,广汽旗下的埃安以月销超3万辆跃居榜首,哪吒和问界分列二三位,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被挤到第二梯队。

10月份,蔚来汽车、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059辆、10052辆和5101辆,环比各自下跌7.5%、12.8%和39.8%。

到了11月份,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销售有所回头,分别为14178辆、15034辆,但小鹏汽车的销量依然不理想,为5811辆。

同比增速上,蔚来汽车、理想汽车也从去年11月的105.6%、190.2%跌落至30.3%、11.5%,小鹏汽车更是从同比增长270%到同比下滑63%。

在销量增速下降的同时,三家新势力的毛利率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。

例如,蔚来汽车的毛利率从去年的21.2%下降到第三季度的16.4%;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从去年的11.2%下降到二季度的10.9%。

蔚小理为何会失去先发优势?

据相关数据显示,5万左右的车型市场占比大概是5%左右;5万到10万的占比是23%;15万到20万的占比是19%;再往上20万到30万的占比是16%。

放眼整个中国电动车势力这一块,主要的销量是集中在30万以下的车,这部分的销量大概有65%。但很可惜的是 蔚小理这三家主攻的是中高端车辆,错过了低端车型飞速发展的这个红利期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此外,在新势力们面前,一款汽车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,三大件成了“冰箱、沙发、彩电”。虽然让车内乘客坐得舒服没有错,但是论驾驶质感,相比之同价位的传统豪华车型,或许还有很大的差距。

且同时 市场回归了理性,消费者在消费的选择上刚需先行。 这些消费者并不一定会去为所谓的科技感、无人驾驶去买单。

“蔚小理”们的突破点哪里找?

目前新能源有两个巨头,一个是比亚迪、另外一个是特斯拉,此外,上汽、通用五菱、长安、吉利等传统厂商也开始崛起。

以今年10月份的电动车销量为例,比亚迪凭借21.69万的销量位居第一,第二名是特斯拉,销量为7.17万辆;第三名上汽通用五菱,销售5.2万辆。

图片来源:盖世汽车

在这个新能源车领域里面,根据蔚来的财报显示,今年第二季度净亏损是25亿元,同比增长接近370%,而交付量只有2.51万辆。这样子算下来,刚好是 卖一台车赔4万块。小鹏和理想卖一辆车赔的金额分别是7万多跟2万多。

现如今的自动泊车技术,让“侧方位停车”和“倒车入库”不再是困扰;车机娱乐系统,让人车互动增强了更多趣味性。而 这些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企的标配,不再是造车新势力的专属。

至于自动驾驶,如果你有关注新闻,就能看到“蔚小理”车主因为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用,而引发的惨烈交通事故。所以当下自动驾驶缺位或者技术相对落后,并不是什么致命问题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造车新势力所宣传的新车机交互智能化,目前还不是消费者的主要买点,空间大、驾驶体验、续航才是最迫切的需求。 在这些方面传统厂商其实更具备经验,埃安、奇瑞、长安的销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。

此外,自诩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,车机系统都算是自研。有业内人士指出特斯拉从Linux出发,打造了闭环的不开放的操作系统,就像当年的苹果一样。

除了特斯拉以外,之前大众、宝马和奔驰都尝试这种路径,但是对于这种闭环的系统,首先需要有大量的产销量——如果没有几百万辆的量打底,就不会有用户APP软件开发商愿意与其操作系统做适配;如果适配做的不好,消费者体验就会很差。

这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也是极大的考验。所以“蔚小理”光是迈过眼前的20万销量门槛是不够的,像特斯拉一样有百万销量才可以说坐稳了位置。

留给“蔚小理”们的时间不多了

在未来几年, 在“碳中和”“高油价”以及优惠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加持下,新能源车逐步成为消费者优先选购的对象。

而中国又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全球最高的国家,这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是不用耗费太多精力的必战之地,过去没抓住的还可以有各种理由抱怨,现在不做好未来规划那就不只是要掉队的问题了。

如果没有一浪接一浪,也就没有所谓浪潮。我们看到有很多二三线梯队的新车企起来了,这是一个好的迹象。

图片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

但是如果看投融资市场的话,和2021年相比,不管融资的起数,还是融资的总金额,在造车的新势力这个领域里面都在下降。

可以肯定的是新的势力会起来,新的势力并不在中高端,因为中高端它需要一定的时间溢价、需要一定的价值附加值去搭建。这个过程蔚小理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,所以新势力反而在二三线城市、在二三梯队出现了。

此外,很多人有换车需求的时候,会考虑是不是刚需。很多车企都在公开说2025年、2030年会达成什么目标,可是它们的动作是在放缓。在整体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拉扯下,造车新势力的动作会慢下来。

我们再来看看私有车的数量,在3亿台私家车的拥有量里面,5%是新能源汽车,这个渗透力远远还不够,从大的格局来看,长远的市场增量还是存在的。 喜欢的话就关注我们吧!一起探索更多品牌故事!

本文为知识分享,如有侵权请留言

本期大佬说品牌就结束啦!

在品牌的路上大佬说品牌一直都在!

我们下次再见啦!

—END—

关键词:

相关资讯
热门频道